新闻资讯/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客服电话:020-36335069
  • 公司邮箱:dashanye119@163.com
  • 址:广州白云大道北349号华业云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作者: 发布于:2022/4/25 14:07:10 点击量:

 穗府办〔2022〕6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消防救援支队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4月2日

广州市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节选部分)

 

表1 “十四五”时期核心指标表

表1.png

  “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消防工作的核心指标如表1所示,主要目标如下:

  一、全市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控制较大以上火灾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压减亡人火灾事故,年度火灾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5人/10万人以内。

  二、消防治理体系更加牢固

  加强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领导,强化消防救援机构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能,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消防工作,实现主体责任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基层消防监督力量进一步充实,健全基层镇街消防工作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治理体系加快形成。

  三、城市火灾风险明显降低

  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化高风险区域和重大活动火灾风险监测管理,分行业、分领域、分场所排查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城市重大火灾风险。

  四、消防基础设施夯实完善

  强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站和消防水源布局逐步优化,多渠道畅通城市消防车通道,消防车辆装备体系优化调整,消防综合保障水平与城市建设发展更加匹配。

  五、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核心的多元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更加健全,应急指挥与协调水平不断提升,执勤训练更加专业,应急通信、物资储运、力量投送、快速响应等实战能力明显增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更加凸显。

  六、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高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完善消防宣传教育环节,构建全民参与的消防宣传格局,市民群众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人群及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培训全面覆盖,全社会消防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一、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定党政领导干部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各级政府在统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同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将消防公共服务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完善日常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警示约谈、挂牌督办、抄告反馈、追责问责等制度。

  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相关部门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聚焦火灾特点和突出隐患问题,集中进行整治,加强日常监管,可以聘请专家或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评估式检查。教育、民政、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文物等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至2025年,全部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行业部门定期会商、联合执法、协作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化源头管控,形成工作合力。

  三、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深化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全面推行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度,加强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建设,落实日常消防管理要求,开展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履职能力考核评价。建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推动超高层公共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参与消防管理,组建专业消防安全管理团队和应急处置队伍,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消防安全自律管理,有关行业组织根据本行业特点,成立消防安全自律组织,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自律管理,推动会员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应当主动投保,鼓励其他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动保险公司建立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并将单位消防安全条件与保险费率、理赔标准挂钩,发挥保险机构参与火灾风险评估、火灾事故预防等作用。

  四、严格责任考核和火灾事故追责

  建立消防工作巡查、评估制度,完善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年度考核及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平安建设、文明创建、高质量发展、年终绩效等各类考核评价指标,将履行消防安全责任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述职内容。建立火灾事故联合追责机制,完善消防安全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落实消防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要求,严厉打击消防违法犯罪行为。对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由消防救援机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并开展延伸调查,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第二节 强化消防安全隐患治理

  一、加强消防安全风险评估

  对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开展综合分析评估,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专项评估,对城市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地下空间开展检查评估,加强风险研判,找准问题短板,完善特大城市消防治理体制机制,落实更高标准的火灾防范措施。各区、各部门结合属地和行业系统特点,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火灾风险分析评估,提升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精准高效治理水平。

  二、加强重点场所领域治理

  将消防安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性工作规划,通过疏解业态、拆除违章、建筑改造、环境提升等方式从源头根治火灾隐患。严格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文物古建筑、托育养老服务机构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消防安全管控措施,提升单位场所本质消防安全水平。

 三、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行动,集中整治老旧场所、电动自行车、“三小”、“三合一”、沿街商铺、村(居)民自建房、出租屋及储能电站、直播带货、密室逃脱等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政府挂牌、行业督办、联合惩戒、新闻曝光等手段,市、区两级政府每年挂牌督办整治一批火灾高风险区域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第三节 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

  一、强化镇街属地管理责任

  镇(街)依法组织开展辖区内消防工作,落实“四个一”(一个“消防工作办公室”固定场所、一支专职从事消防工作的队伍、一套工作制度、一笔年度工作经费)。对辖区内单位、场所依法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进行核查并督促整改。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重点解决消防车通道标识化管理、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集中充电设施设置等纳入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改善老旧小区、城中村消防安全环境。

  二、加强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政府落实消防专管人员用于镇街开展火灾防控工作,结合实际统筹调配协管员队伍协助镇街开展消防工作。进一步厘清基层消防救援机构、镇街、公安派出所、网格管理队伍的消防工作职责,推行镇街实施消防行政执法。公安派出所依法落实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职能,协助镇街对经营场所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违规住人等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清理,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或火灾隐患进行核查并监督整改。

  三、加强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

  将消防安全纳入综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基础网格划分,细化职责分工和消防入格事项,明确镇街消防专业网格员,规范网格事件处置流程、处理时限、结案标准,健全任务分配、绩效考核、隐患督改等工作机制,实现闭环式管理。镇街要对网格员检查发现上报的火灾隐患进行核查和督促整改。

  四、加强社会消防群防群治工作

  将消防工作融入基层自治、联防联控等机制,推动社区民警、安全生产巡查员、村居工作人员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和火灾高风险场所职员、保安员、消防队员等开展协作共防,夯实火灾防控基础。村(居)要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对无统一物业管理的小区、楼宇加强组织管理,探索聘请街巷物业,共同承担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第五节 强化消防法制监督执法效能

  一、完善地方消防法规标准体系

  加快地方消防立法建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省、市各类消防工作法规政策,针对广州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立法调研,做好创制立法规划。制定出台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消防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重点围绕推动行政审批、消防监督执法、消防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清类别、分开行业,依法规范执法行为,明确行业、单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消防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推进我市消防法制体系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出台《广州市消防规定》,完善消防法规。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标准建设,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消防法规标准体系。抓紧清理、修改、更新、完善与“十四五”规划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清除制约消防体制改革的制度障碍,为本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健全新型消防监督模式

  落实属地政府、行业部门、消防救援机构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全面推行分级分类、条块结合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完善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管理机制,对单位消防安全进行信用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消防违法失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强化消防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运用。建立智慧消防科技支撑体系,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快建设智慧消防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终端APP等技术,实施“安防、消防一体化”建设工程,提高消防安全预测预警科学决策水平。推行“指导式”检查、“说理式”执法,教会群众识别安全风险、自改常见隐患,将“96119”热线纳入“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中心化、实时化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案件,发动群众共管共治。

  三、简化消防行政审批办理

  压减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审批范围和审批时限,全面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对抽查发现未作出承诺、承诺失实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处理。推动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审批信息与“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共享,实现在线申报、在线审批、在线公示,审批数据全网共享,法律文书互信互认,违法行为相互抄告、联合惩戒。

  四、加强重点领域监督管理

  建立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消防救援、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内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联合监管机制,共享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商事登记、行政处罚等信息。实施消防产品、电气产品质量联合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执法互通机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违法行为等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生产、销售领域消防产品和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开关插座等电气产品的质量监管,严格产品质量市场准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在其负责的许可领域加强管控,从源头严控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和电线、电缆等建筑材料。

  五、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安全管理,推动消防安全治理市场化、多元化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培训学校等专业性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职能,参与消防安全检测评估、火灾隐患整治、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技术咨询等工作。鼓励支持具有消防安全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开展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工作。分级组建消防安全专家库,分行业领域成立专家组,建立推行专家检查制度,开展高风险场所消防检查、专业评估和隐患整改。

        第六节 锻造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

        第七节 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

        第八节 加强消防装备和战勤保障建设

        第九节 建立全民参与的消防文化体系

  一、强化重点人群消防安全培训

  落实各级、各部门消防宣传工作职责,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明城市建设、国民素质教育、普法宣传、党政机关干部培训、城乡科普教育、职业技能范畴,培育消防安全“五类明白人”,构建大宣传格局。持续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活动,联合教育部门推进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每学期不少于2个课时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灭火疏散演练,常态化开展消防宣传“敲门”“入户”行动。鼓励消防教育培训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分批次、分类别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利用开机提示、户外大屏、短信发送、走马字幕、海报等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发布防火安全提示,形成消防宣传辐射效应。推广使用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拓展宣传教育事项“网上学”“掌上办”阵地,持续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将消防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组织开展全市119消防奖评选,树立热心社会消防公益事业典范,建立配套注册、培训、保障制度。到2025年,全市注册消防志愿者不低于20万,全市消防安全知晓率实现明显突破。

  二、增强消防新媒体宣传效能

  建强市级全媒体工作中心和区级全媒体点,配齐配强专业人才队伍,将全市宣传骨干入库管理,组建综合素质较强的应急消防宣传队伍,打造集内容生产、产品传播和账号运营为一体的“中央厨房”。实施消防全媒体传播工程,持续深化与中央、省市级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主流媒体合作,聚力打造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品牌账号,策划制作喜闻乐见、蕴含消防知识的品牌剧,举办消防题材的文创作品征集和巡展,推出特色鲜明形象IP、动漫作品,进一步讲好广州消防好故事,提升消防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提升消防宣传服务水平

  建成国家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升级省、市、县三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构建“一轴两翼多点”消防体验场馆布局,综合运用VR、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提升科普教育基地时代性、科技感。优化消防站开放模式,打造消防便民服务站,各区配备不少于1台消防宣传车。将消防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强校园、社区消防安全“微体验点”等阵地建设,持续推进消防体验场所提质升级。

        第四章 重大工程

        第一节 消防站建设工程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消防救援规划(2021—2035年)》要求,按照功能补充、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建设1个市级“区域消防救援中心”(大型消防救援站)。落实《关于加快广州市消防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年度分类推动78个城市消防站建设,2021年启动建设22个消防站,2022年启动建设21个消防站,2023年启动建设20个消防站,2024年启动建设15个消防站。在城市更新、小区配套、重点区域整治、功能平台建设中,采用新建、改建、扩建、配建、政府租赁等方式补充城市消防救援站,短期内无法补齐消防救援站建设缺口的,经过专项论证按照“中心站+小型站”的形式,多途径建设小型消防救援站,实现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

        第二节 火灾调查实验室建设工程

  依托消防救援队伍内部专家、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科研院所专业人才以及社会专业机构技术力量等,建设火灾调查实验室,采取购买服务、联合协作、聘请第三方等方式,开展电气火灾、生活作业类火灾、新能源领域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机理研究,以及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电气火灾熔痕检验鉴定、化学鉴定等研究,并组织开展火灾调查技能培训,提升火灾技术调查能力,构建全面、立体的火灾调查体系。建设电气火灾调查、材料燃烧特性研究、火灾现场重构、视频和数据分析等实验场所及火灾调查实训场所,配备专业装备设施,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培训平台。

        第三节 综合消防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建设工程

  加强消防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建设,配强人员和战勤保障装备,满足专业性、针对性、基础性训练要求,结合广州市灾害事故特点和“全灾种、大应急”使命任务需求,按照“东南西北”的布局规划,在保留原西区槎头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在北区白云钟落潭、南区南沙榄核、东区增城永宁各规划建设一个集综合执勤指挥、战勤保障、训练演练、宣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及战勤保障基地(学校),因地制宜配套基础训练、实战模拟训练、应急物资储备、消防宣传科普教育的场地和设施,构建以北区基地为龙头,东、西、南区基地为补充,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系统化、规范化、一流化的消防综合训练与战勤保障体系,为建成适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要求的高标准消防安全体系提供支撑。

第四节 消防力量建设工程

  建立与消防站建设进度、执勤需求等相匹配的政府专职消防人员增配机制,扩大招录范围,增加招录数量。统筹解决政府专职消防员招录、转岗、退出等问题,争取最大限度增加队伍编制员额,逐步落实机构和骨干人员纳编。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机制,落实政府专职消防员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纳入地方财政经费保障,积极采取表彰等激励手段,提升职业荣誉感。至2025年,按照新建78个消防救援站和3个综合训练与战勤保障基地为基数,全市新增政府专职消防队员3015人,新增消防文员150人。

第五节 消防装备建设工程

  建立“4+11+N”战勤保障体系,按标准完成南沙、白云、增城、槎头4个市级战勤保障基地、11个区级战勤保障站建设和各消防救援站保障点的消防战保车辆装备物资储备。建设消防员防护服装清洗维护中心或购买清洗维护服务,提升防护装备的清洗、维护保养水平。升级改造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研发装备物联网手机端APP,推动战勤保障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模块化,提升装备智能化管理和调派水平。

第六节 “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将“智慧消防”融入“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消防信息化开发应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建设市级消防云平台、大数据中心,有序建设一批新一代火灾防范、消防执法、调度指挥、辅助决策、队伍管理、战勤保障等应用平台,以信息化应用引领消防业务创新。依托广州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构建立体化消防安全感知模型,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识别消防安全规律,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提高消防安全预测预警科学水平和监管工作效能。利用智能传感、视频图像、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感知技术,将火灾高危单位场所接入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推动建设高通量卫星通信网,建成天空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随遇接入、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

第七节 消防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工程

  强化全媒体工作中心建设,按标准配齐配全装备设施及媒资系统,打造高水平消防宣传队伍,依托全媒体中心建成省级消防宣传团队,壮大消防新媒体矩阵;建设国家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线上消防科普馆,建立健全消防救援站对外开放标准与宣教制度,配备影音设备、灭火体验设施、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体验设施、消防设施展示设备及远程培训系统,打造多元消防宣传阵地;结合消防救援站开放,配备消防知识学习、隐患排查、自救逃生、火灾处置训练及公共安全等模块化交互体验设施、实训装备等。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完善以消防知识学习云平台为主的线上学习与消防科普课程体系为主的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宣教新模式。与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行业安全教育中,建设并培育安全教育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社会机构专业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消防宣教培训科普团队;统筹联络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将其编制录入信息库,实现志愿者队伍的统筹管理,打造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为主体,各类志愿服务站点为抓手的消防宣教体系;针对不同受众和场所,建立精细化、专业化的消防安全文化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X
  • 020-36335069 13380094165
展开